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本地头条  >  另一角度看新闻  >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权威解读世卫组织“新决定”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权威解读世卫组织“新决定”
2023年05月06日 17:48   浏览:104   来源:新闻头号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新华社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


世界卫生组织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解除2020年1月30日拉响的最高级别警报。

5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办公大楼 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4日举行会议评估全球疫情,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根据会议结果宣布上述决定。

“我满怀希望地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结束。”谭德塞5日在记者会上说,近期全球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人群免疫力提升,死亡率逐步下降,全球卫生系统承压减轻,多数国家恢复到过去熟悉的生活。

5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拍摄的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标识牌。新华社记者 连漪 摄

谭德塞同时指出,“这不意味着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健康威胁”,一旦新冠疫情再次让世界处于危险中,他将毫不犹豫召集专家评估形势。

过去三年多,全球经历由阿尔法、德尔塔、奥密克戎等变异毒株引发的多轮疫情高峰。世卫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逾7.6亿,死亡病例超过690万。

在世卫组织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感受到:

一是各方有比较大的共识。世卫组织4日举行了第十五次新冠突发事件委员会会议,专家们对全球新冠疫情形势进行了评估,总干事谭德塞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做出了这一决定。据委员会的主席介绍,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基本一致认为应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是新冠病毒仍然是威胁。谭德塞在发布会上也说,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并不意味着新冠作为一种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上周,新冠仍然每三分钟就夺走一条生命,全世界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正在重症监护室里为他们的生命而战。谭德塞表示,这一消息只是意味着,现在是各国从应急模式过渡到与其他传染病一起管理新冠疫情的时候了。


三是新冠疫情不仅是一个卫生问题,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涉及民生、经济、社会、心理等许多方面。随着紧急状态的结束,对新冠涉及的其他问题,更需要好好应对。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世卫组织决定表明

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



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

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

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

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

将进一步减少



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

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施国庆: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

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

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

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编  辑丨李汝恺
校  对丨骆丞承
校  审丨孟诗琪
值班编委丨董俊杰
点亮“在看”,共同关注!



头条号
新闻头号
介绍
推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