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店入驻
微信扫一扫打开
入驻好店
发布信息
微信扫一扫打开
发布信息
本地头条  >  国内新闻  >  曾3次考研的大学校长,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曾3次考研的大学校长,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
5 天前   浏览:614   来源:小香

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


今天(24日)上午,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揭晓,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薛其坤是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一个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科学界,都叫得响亮的名字。他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巴克利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亮眼的履历今天又增加了一项:61岁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该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01

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做实验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可能性”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一直以来,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被实验证实。

能否找到显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材料,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各种方案,但均未能在实验上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薛其坤带领团队向这个无人区探索。 

薛其坤: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在拓扑绝缘体中存在着的关于电子运动的全新规律,这对科学家来讲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物理现象,我们非常希望把它的谜解开,看看它是不是存在。

作为一个科学家,薛其坤喜欢向未知发起挑战,在实验方法上独辟蹊径。 他在多年、多种实验技术发展积累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将多种互补的精密实验手段互联于一个超高真空系统,解决了低维量子材料对环境污染极其敏感的关键问题,后来被证明是在原子尺度精密制备和调控量子材料的最佳方法之一。 
薛其坤表示,整个实验过程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研究团队针对这个实验打造了一个世界上最有特色的科学仪器,在实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012年底,薛其坤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关于此项研究成果的论文很快被接受发表于《科学》杂志。在约一年后,该结果被国际上多个实验室在相同体系中重复,从而确认了该发现。 

薛其坤:从实验过程可以看到,我们几乎要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体现了在科学上追求极致的态度。 

02

他被称为“7—11”教授

“中国的科学家是最幸福的”

薛其坤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一个山村,当科学家的种子早早在他心里种下。梦想的起步很顺利,薛其坤以高考物理近乎满分的成绩被山东大学光学系激光专业录取。但考研的挫折让他“始料未及”。第一次考研,高等数学39分。薛其坤不甘心,再考,再失败,再考……到1987年,他总算通过了考试,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学习。

△薛其坤(中)与高中同学合影

后来,薛其坤到日本留学。留学期间,薛其坤就养成了早7点到晚11点的工作习惯,除了睡觉,就是在做实验,而这种努力的工作作风,也成为了他一直以来的遵循,因此,团队的学生打趣地称他为“7—11”教授

在严谨的科研过程中,薛其坤还发现了异质结界面高温超导,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开辟了全新的途径。该发现在国际超导界引起了重大国际反响。

现在,薛其坤仍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率领团队为解决高温超导机理问题、高温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拓扑量子物态的应用、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等重大科学问题继续努力奋斗。 

薛其坤表示,他回国以后就是试图用学到的知识,搭建了世界上最有特色的实验室。“通过这个实验室培养出最优秀的人才,在科学上取得世界一流的突破,为我们国家科技强国做出自己的努力。”

如今,薛其坤还担任了另一个对他来说重要又充满挑战的职务,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一直以来,他都将培养科研人才作为自己科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能够荣获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最高奖励,他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十分幸福。 中国科学家是最幸福的,国家给我们这么高的荣誉,会激发我更加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监制/李浙  主编/米莎
编辑/隋邦科  校对/高少卓
©央视新闻

点赞!致敬!↓↓↓

头条号
小香
介绍
推荐头条